全球資安人才短缺達340萬人,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(NIST)指出,今年逾半數重大資安事件將因人才不足或人為錯誤導致。在此背景下,學生運營的安全運營中心(SOC)成為培養下一代資安人才的創新模式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(LSU)於2023年啟動全美首創的學生SOC,覆蓋34個校區,結合公私合作,提供學生實戰經驗,同時降低學校資安成本。專家建議,台灣可借鏡此模式,強化資安教育與基礎設施,應對日益增長的網路攻擊威脅。
根據NIST數據,全球資安人力缺口嚴重,2025年因人才短缺導致的資安風險加劇,特別在數位安全需求激增的時代。LSU的學生SOC計畫,透過與TekStream、Splunk及AWS的公私合作,為34所校園提供24/7資安覆蓋,同時讓學生參與真實事件回應,累積每年高達1,000小時的前線經驗。計畫自2024年初運行,學生已處理約33% SOC資安事件,展現潛力。此模式不僅為學校節省成本,還為學生提供可轉化為職場技能的實務訓練,彌補業界人才缺口。
LSU的學生SOC採用全州策略,招募來自各學科的學生,而非僅限資安或IT專業,參與者接受TekStream的MDR服務培訓,使用Splunk的SIEM/SOAR軟體,部署於AWS雲端。課程由業界資深人士指導,涵蓋攻擊分析、網路防禦、政策與升級流程及即時事件回應,與TekStream員工培訓同等標準。學生在學期間即扮演專業角色,處理真實威脅,如惡意軟體、網路入侵等。2024年12月首批三名畢業生全數成為TekStream全職資安員工,證明計畫成效。
學生SOC的優勢不僅限於人才培育。對學術機構而言,此模式提供成本效益高、可擴展的在地人才來源,特別適合採取全州或全國資安策略的學校。學生完成計畫後獲得證明文件,增強求職競爭力,較其他大學畢業生更具優勢。此外,現有IT員工也能透過計畫提升技能,降低公私部門因人力短缺導致的勞動成本上升。LSU的成功模式已啟發其他機構,如紐澤西理工學院(NJIT)正推行類似計畫,顯示其可複製性。
更重要的是,學生SOC提升資安防護能力。透過與TekStream、Splunk及AWS的合作,LSU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模式,受益於自動化、威脅分享及一致性架構。相較獨立運營SOC,成本顯著降低,且計畫整合AI技術,幫助新畢業生克服AI應用在資安領域的進入障礙。2023年全球關鍵基礎設施網路攻擊激增30%,此模式為學校及企業提供可擴展的資安韌性方案,應對未來挑戰。
台灣資安專家分析,此模式對本土極具啟發。台灣面臨地緣政治風險,網路攻擊頻率高,資安人才需求迫切。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表示,將研究學生SOC的可行性,鼓勵大學與企業合作。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受訪時指出:「台灣資安人力短缺約數千人,學生SOC可結合學術與業界資源,快速培養實戰人才。」他建議,台灣可參考LSU,與資安廠商合作,部署SIEM/SOAR系統,讓學生參與事件回應,並整合AI分析,應對如DDoS或供應鏈攻擊。洪偉淦強調,計畫需跨學科招生,吸引程式設計、數據科學等學生,擴大人才庫。
此報導與近期資安趨勢呼應,如中國Salt Typhoon利用45個域名進行間諜活動、詐騙者濫用Grok散布惡意連結,顯示攻擊複雜化。學生SOC可作為長期策略,培養能應對AI驅動威脅的人才。LSU計畫顯示,公私合作是關鍵,台灣可透過教育部與科技公司聯手,推廣類似模式。例如,國立大學可與中華電信、趨勢科技合作,建立區域SOC,覆蓋多校園,同時提供學生實習機會。
展望未來,隨著5G、IoT及AI普及,網路攻擊將更頻繁且複雜。美國國土安全委員會數據顯示,2023年關鍵基礎設施攻擊增加30%,預計隨線上時間及數據增長而惡化。學生SOC不僅解決人才短缺,還強化基礎設施安全。台灣政府可制定激勵政策,補助學校建立SOC,並與國際資安聯盟合作,共享威脅情報。企業則應投資員工培訓,結合學生計畫,打造多層次防禦。用戶防範之道包括:參與資安教育、檢查系統日誌、啟用多因素認證。LSU的成功提醒,培養下一代資安人才是未來安全的基石,台灣需加速行動,確保數位防線穩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