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美國中央情報局(CIA)數位創新副主任Jennifer Ewbank分享AI轉型中的資安經驗,提出七大教訓,強調組織文化、基礎治理及敵對思維對打造韌性AI系統至關重要。她於2019年起領導CIA數位轉型,應對資料爆炸及生成式AI挑戰,成功將資安融入技術核心。隨著AI驅動攻擊及量子運算興起,台灣企業正加速AI部署,需借鏡Ewbank教訓,平衡創新與安全,強化身份管理及自動化遏制,防範供應鏈及雲端漏洞風險。
Ewbank於2024年自CIA退休,轉為資安顧問,近期接受Dark Reading專訪,分享CIA AI轉型經驗。2019年,CIA面臨數位時代情報挑戰,Ewbank指出:「招募間諜及收集情報變得極具挑戰,所有行動—移動、聯繫—皆被感測並記錄。」為處理資料洪流,CIA需近即時分析多來源訊號,否則將落後敵手。她強調:「若不正確採用AI,我們將失敗並迅速過時,讓壞人得逞。」為此,CIA成立數位創新局(DDI),由Ewbank領導,統籌數位基礎設施,確保AI部署具資安韌性。
教訓一:組織文化是關鍵 Ewbank表示,AI轉型最大挑戰非技術,而是組織文化。CIA早期技術孤島、預算及人力分配僵化,缺乏協作「肌肉記憶」。她運用數十年情報工作經驗,領導全球多站,推動跨部門合作,打破文化壁壘。她說:「技術不是最大挑戰,而是組織對齊。」台灣企業常面臨類似孤島問題,應建立跨部門資安文化,確保技術與業務目標一致。
教訓二:AI驅動任務需可信 Ewbank將CISO角色納入DDI,改變資安定位,從安全辦公室轉為數位核心。她說:「CISO需參與系統設計每一步,確保AI安全可靠。」此舉讓CISO、CIO及資料長組成數位高層,加速風險決策。台灣企業應效法,將資安嵌入AI部署,避免如微軟Entra ID漏洞(CVE-2025-55241)導致跨租戶入侵。她警告:「未設資安護欄的AI快速部署,將帶來嚴重後果。」
教訓三:教育打破技術孤島 為促進協作,Ewbank創建「數位大學」,要求DDI全員接受跨領域數位訓練,建立共同語言。資料科學家學習網路設計及資安,技術人員了解雲運算。此舉助CIA技術人員協同工作,縮小文化差距。她說:「這不讓人人成專家,但提供技術棧共同詞彙。」台灣企業可透過結構化教育,培訓資安與AI交叉人才,應對生成式AI漏洞,如北韓Kimsuky利用ChatGPT偽造軍ID。
教訓四:資安不擁有風險 Ewbank強調,資安風險屬於企業高層,而非僅CISO責任。她說:「CISO提供技術洞察,但CEO、CFO及風險長決定風險承擔。」CIA領導團隊全面了解資安風險,參與決策。台灣企業應讓董事會及高層參與資安治理,評估AI部署的投資與風險平衡,防範如RaccoonO365釣魚攻擊導致資料外洩。
教訓五:AI韌性靠基礎治理 AI轉型成功取決於「無趣」的基礎工作:資料治理、身份管理及存取控制。Ewbank說:「沒人想投資這些,但不做好,AI風險將激增。」CIA現代化身份管理,確保架構限制未授權存取損害。台灣企業應強化IAM,參考微軟SFI計畫,部署MFA及條件存取,防範SonicWall雲端備份入侵類事件。
教訓六:敵對思維不可少 Ewbank提倡敵對思維,模擬攻擊者意圖,而非僅關注漏洞。她說:「若不思考敵人想做什麼,你錯過拼圖一角。」CIA透過角色扮演及桌面演練,分析AI模型入侵意圖。台灣企業應採用紅隊測試,模擬如FBI警告的UNC6040 vishing攻擊,確保AI系統具備遏制能力。
教訓七:不完美勝於無為 Ewbank強調,資安分析癱瘓不可阻礙AI進展。她說:「你永遠不會有完美資訊,但必須行動。無為是最大風險。」CISO需在每步轉型中平衡AI韌性與創新,協助高層權衡不行動風險。台灣企業應採漸進式零信任,逐步部署保護表面,如Illumio的微分段,防範供應鏈攻擊。
Ewbank的教訓呼應近期資安趨勢,如微軟Entra ID漏洞暴露IAM缺陷、SonicWall備份入侵顯示雲端風險。台灣資安專家分析,企業需將資安融入AI策略,強化自動化及可視化。行政院資通安全會報表示,將推廣零信任及敵對思維訓練,鼓勵企業投資SIEM及紅隊測試。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指出:「AI轉型需從基礎做起,台灣企業應效法CIA,整合CISO於決策核心,確保AI安全。」企業防範之道包括:實施MFA、監控異常API呼叫、培訓員工辨識AI釣魚。隨著AI普及,台灣需加速資安轉型,確保數位未來安全。
出處:Dark Reading 作者:Ericka Chickows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