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(OFAC)9月8日宣布對19家位於緬甸和柬埔寨的詐騙集團相關企業實施制裁,這些組織每年透過投資詐騙、愛情詐騙和洗錢活動獲利近400億美元,嚴重威脅全球金融安全。
台灣民眾淪為詐騙目標
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(UNODC)最新研究,東南亞詐騙集團在2024年從美國民眾手中騙取超過100億美元,而台灣民眾也成為主要受害對象。這些犯罪集團不僅在經濟上造成巨大損失,更涉及嚴重的人口販賣問題。
今年7月,柬埔寨執法部門突襲多個網路詐騙中心,逮捕超過1000人,其中外國人占大多數,包括271名印尼人、213名越南人,以及75名台灣人。這些台灣人多數是被迫在詐騙園區工作的受害者,凸顯人口販賣問題的嚴重性。
制裁範圍擴大 鎖定金流網絡
美國這次制裁的對象包括緬甸克倫民族軍(KNA)經營的大型詐騙中心,以及柬埔寨境內多個詐騙園區的業主。財政部恐怖主義和金融情報副部長約翰·赫利(John K. Hurley)表示:「東南亞的網路詐騙產業不僅威脅美國民眾的福祉和財務安全,更讓數千人淪為現代奴隸。」
網路安全公司Sophos全球政府合作夥伴關係總監亞歷山德拉·羅斯(Alexandra Rose)指出,制裁行動的重點在於攻擊支援詐騙活動的基礎設施網絡,「這不只是懲罰個別行為者,而是針對支撐犯罪的整個系統。」
詐騙集團全球化趨勢
令人憂心的是,這些詐騙集團正朝全球化方向發展。8月份,國際刑警組織在非洲逮捕超過1200名網路和金融犯罪分子,其中許多是來自東南亞的外國人,進行類似的投資詐騙活動,造成3億美元的損失。
UNODC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代理代表本尼迪克特·霍夫曼(Benedikt Hofmann)警告:「這就像癌症一樣擴散。當局在一個地區進行治療,但根源從未消失,它們只是轉移到其他地方。」
台灣面臨的挑戰
對台灣而言,這些詐騙集團帶來雙重威脅。一方面,台灣民眾容易成為詐騙目標,特別是年長者經常遭受投資和愛情詐騙;另一方面,部分台灣人被誘騙或強迫到東南亞詐騙園區工作,人身安全堪憂。
趨勢科技威脅情報副總裁喬恩·克雷(Jon Clay)強調,必須同時打擊詐騙集團的經營者和支援基礎設施的廠商:「人的因素需要更多關注,因為這些集團正在虐待人們來支持他們的詐騙活動。」
國際合作刻不容緩
專家認為,單靠個別國家的制裁行動還不夠,需要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才能有效打擊這些犯罪網絡。中國今年稍早曾對邊境附近的緬甸詐騙中心採取行動,救出數百名中國公民,但未能阻止詐騙集團的持續擴張。
羅斯提醒,在關注企業和機構面臨的勒索軟體攻擊時,不應忽視個人受害者:「對個人的傷害,特別是對最脆弱的民眾(包括年長者)的傷害,有時會在這些討論中被忽略。這些詐騙正在剝奪人們的儲蓄、安全感,在許多情況下還有他們的尊嚴。」
隨著詐騙集團持續進化和全球化,台灣政府和民眾都需要提高警覺,加強防範措施,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,共同打擊這一嚴重威脅區域和全球安全的犯罪網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