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深度偽造攻擊企業頻傳 防禦投資落後金融損失逾16萬美元

AI深度偽造攻擊企業頻傳 防禦投資落後金融損失逾16萬美元

2025-10-13
隨著AI技術進步,深度偽造攻擊在企業及政府機構中日益猖獗,OpenAI於10月7日發布研究顯示,犯罪及國家級團體利用大型語言模型(LLM)優化攻擊流程,製作更逼真釣魚誘餌及惡意軟體。Ironscales於10月9日調查報告指出,85%中型企業遭深度偽造及AI語音詐欺嘗試,55%蒙受財務損失,平均每家損失16.7萬美元(約新台幣530萬元)。儘管多數企業意識到威脅,但僅三分之一投資防禦工具,呈現準備悖論。資安專家警告,台灣企業AI轉型加速,此類攻擊將加劇,呼籲強化意識訓練、多層授權及AI偵測工具,防範BEC及語音詐欺導致巨額損失。
 
OpenAI報告顯示,駭客利用LLM如ChatGPT,提升攻擊效率,生成個人化釣魚郵件及惡意程式碼,降低技能門檻。Ironscales調查500家美國中型企業(1,000至10,000員工),發現深度偽造影像及AI輔助商業電郵詐欺(BEC)最常見,59%企業遇此威脅。超過40%遭深度偽造音頻及影片攻擊,平均損失16.7萬美元,中位數28萬美元,5%企業損失逾百萬美元。Ironscales CEO Eyal Benishti表示:「深度偽造威脅景觀極為動態,靜態影像及電郵仍最常見,但各類深度偽造快速增長。」他強調,攻擊者利用公開資料訓練「人類數位雙胞胎」,結合語音樣本製作逼真音頻,微軟曾因濫用疑慮擱置Teams語音克隆功能。
 
CrowdStrike 2025威脅獵捕報告預測,2025年音頻深度偽造數量將翻倍。Ironscales調查顯示,88%企業過去一年提供深度偽造訓練(2024年68%),近九成資安專業人士自信企業防禦能力,75%「非常自信」。但現實殘酷,多數企業未能擋下攻擊,71%視深度偽造防禦為未來1至1.5年首要優先,卻僅三分之一投資AI增強威脅防禦工具。Benishti指出:「企業嚴肅看待威脅,但防禦落後,釣魚從廣撒網轉為個人化誘餌,AI生成電郵難辨真偽。」Qualys資安威脅情報產品經理April Lenhard表示:「深度偽造照片模糊真假界線,AI電郵如真老闆或家人訊息,危險性大增。」
 
攻擊多樣化:靜態深度偽造影像佔59%,AI-BEC次之,音頻及影片超過40%。Ironscales報告顯示,企業損失中位數28萬美元,凸顯中小企業脆弱。Darktrace資安及AI策略資深副總裁Nicole Carignan警告:「AI降低攻擊門檻,提升品質,深度偽造難偵測,需AI輔助工具,人力無法獨撐。」她強調,防禦者需跟上攻擊速度,否則不平衡將惡化。
 
企業防禦策略需多管齊下。Benishti建議制定政策,防止單人錯誤導致入侵:「所有轉帳、發票付款及薪資事宜,新請求須多層授權,金額越大越嚴格。」Ironscales強調,工具可攔截威脅前郵件,維持員工生產力,而非僅靠辨識釣魚。Carignan呼籲轉向AI增強偵測,融合自動化及人類分析。Lenhard指出,教育員工辨識AI電郵及影像,但需結合技術,如水印驗證及行為分析。
 
台灣資安專家分析,此威脅對本土企業衝擊巨大。台灣AI轉型加速,金融及科技業易遭BEC及語音詐欺。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表示,將推廣深度偽造防禦指南,鼓勵企業投資AI工具及訓練。金管會亦提醒銀行強化語音驗證及多層授權。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淩受訪時指出:「深度偽造攻擊2025年將翻倍,台灣企業85%遇此威脅,平均損失逾500萬台幣。需從意識訓練入手,結合AI偵測,防範如Salt Typhoon的國家級APT利用AI優化攻擊。」他建議,部署郵件閘道過濾AI生成內容、監控異常轉帳,並定期紅隊測試社工攻擊。
 
此事件與近期資安趨勢呼應,如Klopatra木馬夜間轉帳、Cisco零日漏洞遭APT利用,顯示AI輔助釣魚興起。OpenAI及Ironscales報告強調,企業需視深度偽造為首要優先,否則金融損失將雪上加霜。台灣政府可借鏡歐美,強制中大型企業年度深度偽造演練。企業防禦之道包括:多層授權轉帳、使用AI過濾工具、員工訓練辨識假電郵及影像。隨著AI普及,此類攻擊料將頻發,台灣需加速投資,確保數位轉型安全。
 
 
出處:Dark Reading 作者:Ericka Chickowski,資安新聞資深作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