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電腦十年內破加密 金融業籲即刻轉型後量子加密

量子電腦十年內破加密 金融業籲即刻轉型後量子加密

2025-10-14
量子電腦威脅即將到來,美國金融服務資訊共享與分析中心(FS-ISAC)於9月底警告,金融機構若延宕加密轉型,將面臨嚴重資料風險。儘管加密學相關量子電腦(CRQC)可能需10至20年實現,但Mosca定理強調,資料安全壽命(X)加轉型時間(Y)須早於量子電腦出現,否則「現在收割、未來解密」(HNDL)策略將讓竊取資料的敵手輕鬆破解。專家指出,全球企業多數僅盤點資產,缺乏全面遷移計畫,台灣金融及政府部門需加速後量子加密(PQC)準備,防範量子攻擊導致機密外洩或經濟損失。
 
FS-ISAC首席策略及創新官Mike Silverman表示:「無論何時發生,無加密永遠安全,我們無法永依賴今日演算法。良好風險管理需成為加密敏捷—高效變換演算法,回應業務及威脅環境。」量子運算被視為AI外最嚴重未來資安風險,多數專家估計,20年內量子電腦可於24小時內破解RSA-2048公鑰加密系統。Google研究員5月估計,僅需100萬量子位元(qubit)即可因式分解2048位元RSA金鑰,先前估計為2,000萬qubit。加州理工學院現有6,100qubit處理器,顯示進展加速。
 
Mosca定理計算公式X+Y<量子電腦到來時間,X為資料需安全存續期(如政府機密或醫療記錄數十年),Y為升級加密系統時間。NIST去年報告強調,立即遷移PQC以避暴露舊加密資料。國家級敵手可能囤積敏感資料,待量子電腦成熟解密,FS-ISAC報告指出,金融業互依性及標準支持需求,延緩PQC採用。QuSecure CEO Rebecca Krauthamer表示:「研究加速,投資湧入,量子電腦將早於預期。許多研究高度機密,我們可能不知最新進展。」Forescout Technologies資深總監Daniel dos Santos比喻:「如AI50年歷史,過去5年驚人進展,量子運算可能迎『AI時刻』,數年內加速時間表。」
 
各國已行動:歐盟要求關鍵基礎設施2026年起轉型,2030年完成;非關鍵系統至2035年。加拿大政府機構2026年4月草擬PQC計畫,2031年底高優先系統完成。美國NIST計畫2030年淘汰易受攻擊演算法,2035年完全禁止。IBM Consulting、Keyfactor、Quantinuum及Thales聯盟8月合作,開發評估及遷移能力。FS-ISAC敦促金融業盤點應用、協定、硬體模組及第三方服務,建立加密依賴地圖,優先高中風險案例,直至消除量子易受攻擊演算法。
 
然而,企業準備落後。FS-ISAC報告顯示,關鍵部門如金融及政府雖開始盤點資產,多數企業未思考量子威脅。dos Santos指出:「5年聽似長,但資產仍運行數十年舊軟體,如Windows 10、2000甚至XP。」預算不確定及遠期威脅,讓轉型艱難。Krauthamer表示,PQC解決方案已存在,但需大量努力替換舊演算法,提升效率。
 
台灣資安專家分析,此威脅對本土金融及政府衝擊巨大。台灣作為亞太金融樞紐,銀行及證交所依賴公鑰加密,量子攻擊可能癱瘓交易系統。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表示,將評估PQC轉型計畫,鼓勵金融業盤點加密依賴,參考NIST指南。金管會亦提醒,銀行需評估HNDL風險,加速MFA及PQC採用。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受訪時指出:「量子電腦10-20年內破RSA,台灣金融業互依性高,延宕將放大系統風險。企業應從加密敏捷開始,盤點高敏感資料,優先遷移PQC。」他建議,實施Mosca定理評估,投資如QuSecure的量子安全即服務,監控量子研究進展,並與Quad聯盟合作共享情報,防範中國Salt Typhoon類APT囤積資料。
 
此事件與近期資安趨勢呼應,如Cisco零日漏洞遭國家級APT利用、Akira攻擊SonicWall VPN,顯示遠期威脅需即刻準備。FS-ISAC強調,金融業需跨部門合作轉型,Silverman說:「金融系統互依,需全行業協作。」台灣政府可借鏡歐盟,強制關鍵基礎設施2026年起PQC轉型。企業防範之道包括:盤點加密資產、測試遷移工具、定期審核演算法。隨著量子研究加速,加密敏捷成生存關鍵,台灣需加速行動,確保數位經濟安全。
 
出處:Dark Reading  
作者:Robert Lemos,資安新聞資深作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