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坦福大學近期研究顯示,自生成式人工智慧(GenAI)廣泛採用以來,22至25歲年輕勞工就業機會下降約13%,特別影響軟體開發及程式設計等AI高度暴露職位。新畢業生在資安領域面臨更大挑戰,入門職位減少,企業期望新人具備更高技能。資安主管指出,AI雖助篩選大量威脅,但也提高門檻,讓初入職場者需透過網路、專案展示及軟技能脫穎而出。台灣科技業AI轉型加速,畢業生失業率潛升,專家呼籲強化跨領域訓練及人際網絡,防範AI時代就業劣勢。
斯坦福大學研究分析GenAI對就業影響,發現年輕勞工職位流失嚴重,AI取代需技能累積的入門工作,如程式碼撰寫及基本分析。資安領域同樣受波及,傳統篩選警報及重複任務將由AI主導,讓新人難獲實務經驗。Fastly資安長Marshall Erwin表示:「資安團隊長期掙扎於威脅量,AI非取代而是輔助,幫助過濾噪音,讓人類專注高風險問題。」他強調,企業無法僅靠招聘解決人力短缺,AI工具將成標準,初入者需適應更高產出期望。
Kaseya資安長Jason Manar同意,AI帶來新機會,如生成式AI工程師職位,但入門角色將重定義。「入門職位會合併,但不會消失,僅需更多技能。」他指出,工程領域已見AI專職興起,資安新人需學習AI輔助威脅獵捕及自動化回應。Weave Communications資安長Jessica Sica分享招聘經驗:「資安業成長迅速,但入門更難,企業要求更高。AI將取代部分任務,新人如何晉升成難題。」她擔憂,AI加速篩選,讓缺乏經驗畢業生難獲機會。
Lineaje AI主管Mudit Sinha,兩年前UMass Amherst畢業,透過聯繫公司CTO獲首份AI資料分析職,經歷3至4輪訪談,包括CEO。他建議新人主動聯繫高層,展示相關專案,如公司AI需求。「新人期望被視為入門,但AI讓他們需達資深水準。」Sinha強調,軟技能不可或缺,人際互動AI無法取代,「人們愛與人互動,保持社交、開放機會,並與高層對話。」他預測,資安業成長中,AI提升效率,但新人需了解最新進展,維持真誠興趣。
台灣資安專家分析,此趨勢對本土畢業生衝擊大。台灣科技業AI轉型迅猛,資安人力短缺逾萬人,入門職位如SOC分析師易被AI取代。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表示,將推廣AI資安教育,鼓勵大學生修讀跨領域課程,如AI威脅獵捕。教育部亦計畫擴大資安產學合作,提供實習機會。趨勢科技台灣區總經理洪偉淦受訪時指出:「AI取代13%年輕職位,台灣畢業生競爭劣勢大,需從大學起培養AI技能。」他建議,參與開源專案、LinkedIn networking、修讀Coursera AI資安課程,並重視溝通技能,助團隊協作解決複雜威脅。
此報導與近期資安趨勢呼應,如OpenAI揭犯罪團體濫用LLM優化釣魚、Ironscales報告85%企業遭深度偽造攻擊,顯示AI雙刃劍效應。斯坦福研究強調,AI取代技能累積工作,資安新人需主動適應。台灣政府可借鏡美國,強制企業提供AI轉型培訓補助。畢業生防範之道包括:建構GitHub作品集、參加資安競賽、求職時強調軟技能。隨著AI普及,資安就業重塑在即,台灣青年需提升競爭力,確保職場優勢。
出處:Dark Reading 作者:Kristina Beek,Dark Reading